網頁

2010年8月11日 星期三

關於光敏電阻之我見

之前在友站看到一篇Lightspeed Attenuator: 光敏電阻音量控制器。以mattter超遜的電學基礎再加上缺乏求知欲,看了3行就看不下去了。結果j49409兄興致勃勃的寄了一堆資料問我要不要弄一套來玩玩,只好打起精神認真的了解一下。不過看到WF兄實驗結果發現VR品質跟聲音也有影響,腦中立刻浮現一堆疑問.........

首先是價錢實在是很貴。要死了一個聲道US $30,裡面只有LED跟VR。我的全平衡系統要用到兩套,買不下手。以目前的製程技術水準,LED加上VR要這麼貴嗎?再從音響上的應用方式來看,光敏電阻其實我們只單純用它電阻的特性來控制音量。一個會被光線影響阻值的電阻,我不相信它的變數只跟光線有關。溫度、甚至電磁波搞不好都會影響。特性會比單純的電阻好?所以我認為級進式VR聲音絶對比它好。結果它的價錢卻不比國內一些DIY的級進式VR便宜,怎麼看都不對勁。

玩音響的人對耳朵的研究比對眼睛深入得多,隨隨便便都可回答聽力範圍是20~20kHz。那眼睛呢?除了可分辨可見光以外,其他的波長全部看不到。例如X光也是光的一種,拿X光對光敏電阻照一下不曉得聲音會怎麼樣?但是我想就算這樣出現音量異常,聽音響的玩家可能以為是VR壞掉而已,因為他看不到任何異常。人眼另一個最知名的特性叫做視覺暫留,不用解釋大家都曉得是什麼。那我們來看看日光燈管的例子好了,大家都知道日光燈管會閃爍,但是有誰直盯著看得出來?但實際上它的亮度就是不穩定的。轉到光敏電阻的使用來看,電源無論怎麼穩壓還是會有漣波。用漣波供電給光敏電阻,人眼看不到LED的閃爍,但是光敏電阻應該會有反應。那電阻值應該也會有漣波的變化才對。這個電阻變化的程度人耳聽不聽得出來我不知道,留給有興趣的人去研究吧!

這讓我想起80年代錄音帶開始被CD取代。CD的聲音果然比錄音帶好多了,也不用管音響上是否有杜比實驗室的mark。但是從類比轉數位是否是正確的方向?當初CD的規格制定很爛,就是依據人耳的聽力範圍是20~20kHz的理論搞出來的,認為這樣就算沒有差異。但是聽過LP系統的玩家都知道差異很大。當初只是說數位訊號比較不失真,較好保存。實際上呢?。把類比轉數位再轉回類比,轉換過程絶對會失真。只是低階類比系統的失真度會超過數位訊源,所以聽不出差異,會覺得CD音質比錄音帶好。但是在最高級的全類比系統上(如LP),失真度就低於這種被轉換了兩次的數位訊源。聽過「像樣的(不用多高級)」LP系統發出來的聲音就知道CD的音質有多差。甚至是錄音方式,DDD的聲音就是比ADD或AAD假得多。

也就是說,我認為光敏電阻這個點子,只是把一個簡單的純電阻,換成光控制的電阻。加了一些玩音響的人比較少接觸的光學理論到VR上面攪人耳目,似乎就更神祕、也更高級了。

當然光敏電阻當然不是一無是處,至少它是連續可變的。而且有在換電阻的玩家都知道各家電阻聲底不同,會有不同音染。搞不好光敏電阻是個很好聽的製程也說不定。在中低階系統應該是個便宜出好聲的方式,理論上也應該要賣得便宜。但如果是追求頂級音質的發燒友,級進式VR才是最佳的選擇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