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12年12月5日 星期三

新OP入手

之前在網路上參拜了WF兄的文章,第一時間是心想 - 玩到穩壓的OP會不會太走火入魔了?結果現在自己窮極無聊之際,不小心又review到這篇,就換我走火入魔了......

我手上的OP並沒有WF兄多。直接看他的結論,他建議AD847、ADA4627、OPA111比較有特色。可惜我一個都沒,只有OPA627而已。這些OP都價格不斐,要買二手又怕買到假的。好在有很多熱心人士提供數款OP的基本量測數據,讓我們這些外行人士可以判定真偽。

一般人玩OP都是改buffer或放大線路的,WF兄玩到穩壓上實在少見。不過這些OP不管放哪裡,對聲音的影響都不小。最妙的就是,放不同位置的聲音特色「描述起來」很接近,「聽起來」卻不一樣。簡單講就是平衡度不一樣,放哪裡比較好自己要多試試。

現役器材裡,能對OP下手的主要有DAC1955MK2PA02前級。DAC能換的地方可多了,穩壓、IV、LPF都是OP,排列組合下來會昏倒。我只先動穩壓和LPF。前級本來就是PA02為主,所以只能換穩壓,相對起來倒是單純得多。

第一顆到手的OP是AD847。有人說這是AD的OP之后;OP之王是AD843,太貴買不下去。AD847從數據上來看很嚇人,slew rate高達300V/us,直覺以為這是個解析為主的OP,可是WF評論用在UCC穩壓上的結果是嬌柔婉轉,蠻不可思議的。

我先拿AD847跟LPF的OPA627更換看看。WF兄很不喜歡OPA627(跟我以前的看法類似)。這顆OP動態凌厲,你會覺得人聲的爆發力很強,中氣十足,但是細微之處不夠。不過恰巧跟DAC1955MK2很搭,所以一直留在系統上。同一個位置換上AD847後說實在大失所望。高音變得尖尖細細的;中頻柔是柔了,但是糊糊的;低頻更比OPA627差了一截。聽了兩天實在是不喜歡,只得拆下。

接下來拿去換前級的穩壓OP。系統上原先是OPA134,表現中規中矩。換上AD847後高頻特別突出偏亮;人聲還是柔順走向;低頻跑出了一種很妙的彈跳感,這是我以前在Morel的喇叭上才會聽到的聲音,就是低音的鼓聲或bass會很有彈性的強弱變化,而不是那種死硬不帶尾韻的低頻。我直覺認為這是slew rate過高造成的overshoot,雖然凝聚度不夠,不過還蠻好聽的。但是幾天下來實在受不了刮耳的高頻。還是把它換回OPA134比較平衡。

不過我還是難以忘懷那種有彈性的低頻。接下來就是把AD847放上DAC的穩壓看看,原來是使用LME49710。這次感覺就比較搭,中低頻如預期比較糊一點但是可接受,最妙的就是低頻的彈性仍然存在,實在太棒了。沒想到不用買Morel的單體也可以聽到這種聲音。

當然實驗不是到此為止,還要再接再厲。下一個到手的是OPA111AM。大家都說BM、SM比較好,無奈自己信任的管道只有AM,先用了再說。這顆規格和AD847相比簡直是兩個極端,slew rate只有2V/us,連古董級的NE5534也沒這麼低。但是AD847和OPA111的評語都是中頻很美,真是見鬼了。

照例還是先把LPF的OPA627換下來,因為我心底還是不喜歡OPA627。OPA111一開聲的聲音實在讓人驚艷,高音的細節跟空氣感都跑出來了,可惜軟弱的中低頻讓人打不起精神。沒辦法,OPA627的動態太嚇人,相較之下OPA111顯得很「慢」,似乎每個音都要拖長一點。我發現AD847的柔來自於「糊」,OPA111的則是「慢」(都是相對於OPA627而言)。形容起來都是音樂性不錯,但是特性完全不同。

這種慢吞吞的音樂會令人不耐,三個小時後我仍是換回了OPA627。凌厲的動態回來了,可是聽起來卻又覺得無聊。因為我還是無法忘懷OPA111的空氣感,這兩顆OP的差異性實在太大了。所以接下來就是換到穩壓的位置試試。

DAC上的穩壓OP之前已經被AD847占領了,現在改用OPA111 PK。OP放在UCC穩壓上會有類似放LPF位置的變化,但是沒有那麼強烈。OPA111照例表現出比AD847更佳的空氣感,高頻量感較少但是會拖尾韻,而且人聲會比較「奈」。不過低頻的彈性變差;不是低頻的量感不夠,而是變得有點死硬,缺乏彈性,但仍可接受。整體聽起來不算差。本來我也想繼續放在這個位子懶得拆了,不過聽久一點發現在動態表現上好像比AD847遜一些,某些瞬間的強弱變化好像會有一口氣換不過來的感覺。換上熟悉的純鋼琴獨奏試聽,才發現某些暴力派的音樂都太過柔化了。畢竟鋼琴算是敲擊樂器,不應該是這種柔軟的聲音。且鋼琴低頻段的共鳴聲比較不足,簡單的講是好聽但不真實。最後還是又換回AD847,聲音明顯比OPA111來得有朝氣,但高頻略顯刺耳,比較不細緻。不過為求聲音的爆發力度,還是繼續留著AD847在系統上。

幾次試聽結果我倒是發現一些特點。一般對OP的需求都是希望能正確的放大訊號,頻率響應平坦,但是這樣的表現不見得吸引人。倒不如允許波型失真大一些製造出一些模糊的柔順感,再把高頻部分放大率微增,以營造細節大增的假象,遮掩聲音變糊的事實。高頻的量感增加如果能再配上拖尾韻,就可以營造出所謂「高貴」的空氣感。當然......好聽的聲音不見得正確,正確的聲音更不見得好聽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