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attter的手上有三台後級,DZ Aleph-X (A類)、NAD 2100 (AB類)、ICEpower 1000ASP (D類),但是聲音我卻沒有正式的比較過。因為A-X和NAD 2100經常處於有一台(喇叭保護繼電器)故障的狀況,除非兩台都壞了我才會不得已動手修。另外器材分散在台北、新竹兩地,搬動也是個大問題。所以到底聲音差異多大我也搞不清楚。
我最好奇的是大家說不怎樣的ICEpower 1000ASP,到底和A類的A-X差多少?幾乎網路上的聲浪一面倒都說A類就是好聽、D類沒有韻味。剛好去年NAD 2100的繼電器又掛了,mattter只好把A-X的繼電器修好復出。上週終於下定決心,使出吃奶力氣把A-X搬回台北和ICEpower一較高低。
兩台都是平衡輸入,前端所有訊源全部相同,唯一的差別是台北的整套系統都是以ICEpower為基準而調整的。實際比較的結果,Aleph-X毫無懸念的落敗。講得難聽一點,我找不到A-X的任何優點。
直接講聽感好了,Aleph-X的聲音比較糊,光這點就完蛋了。從高頻到低頻都如此,所以很多小細節都表現不出來,空氣感也沒了,很多原先讓人起雞皮疙瘩的人聲,竟然變成平舖直述的帶過,起不了一絲感動。比較糊的優點只有一個,因為mattter的兩隻喇叭相距超過2米,常常會覺得中間的音場有些空洞,似乎少了點東西。Aleph-X沒有這個感覺,喇叭中間的音場比較飽滿,但是仔細聽又沒多出什麼音樂聲,反而像是噪音把它填滿了。
比較之後的心得,不敢講D類比A類好聽,只能說調整好的D類不見得會比較差,A類也不是好聲的保證。另外翻mattter十年前的文章,當時ICEpower剛組完時完全不是A-X的對手,只是這幾年陸陸續續不斷調整DAC、前級和它搭配,整套西裝就贏過Aleph-X了。
讓我下決心做這次比試的原因來自這篇文章。WF兄的器材似乎都是偏小功率細緻型的,竟然也會使用D類擴大機,害我心裡又癢起來了。沒辦法上班找不到成就感,只好下班自己找。TPA3255整套mono-mono裝起來我評估不用一萬,不曉得能否和模組化的ICEpower 1000ASP一拚?但是應該有機會把吃電怪獸Aleph-X換下來。檢視Aleph-X機箱裡滿滿的補品(學費),一路上花了多少精神配對與調整,結果只有汗水加分的假象而已。
註:除了RIFA可樂罐,還有紅袍BG N-type,一顆好像要價450。47uF MKP電容,一顆380。電阻一顆一顆配對,數值都寫在上面。最後得到不怎麼樣的聲音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